心理科普
位置: 首页 > 心理资源 > 心理科普 > 正文

心理科普 | 为什么会想摆烂?

来源:   时间:2025-01-09   点击数:

心理科普 | 为什么会想摆烂?


我已经很用功了, 但我的学习依旧不如意! 我已经很努力了, 可我的打球技术依然没有提升! 可能我就不适合做这些事情吧, 算了,既然没有天赋,不如摆烂。

概念认识

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学,有没有出现过以上想法呢?其实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上叫做“习得性无助”。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情绪和心理状态,指的是个体在学习、工作或生活中感到无法胜任或无能为力的感受,即好像自己怎么做都摆脱不了这种困境,因此不愿意再做出任何努力,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中也被定义为一种消极的情感状态。






理论来源

习得性无助最初由加拿大心理学家马丁·塞利格曼在对狗的实验中提出,后来这一理论被应用到人类的学习和心理研究中。研究表明,当个体在连续遭遇失败或困难的情境下,且无法改变现状时,会出现一种无助感,进而影响个体的动力、情绪和行为。

影响及其原因

习得性无助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潜移默化的影响,它带来的消极状态是持续性的、无止境的,长此以往,还会引发其他心理问题。例如,它可能导致个体失去自我,长期处于自我怀疑、自我否定和自我设限的状态,对前途悲观绝望,听天由命。即使脱离困境的机会就在眼前,他们也不尝试摆脱,而是自我放弃式地等待痛苦的来临。 习得性无助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。 

  1. 过度的压力和挫折感 认为自己要么不做,要么做到完美,这种完美主义情结让自己背负了太多的压力,因此难以面对失败和挫折。

  2. 缺乏支持和鼓励。 当失败后,身边的人没有给自己鼓励,而是嘲笑自己。

  3. 负面的自我评价和思维方式。 认为事情一次失败,就印证着自己是没有能力的,自己是不适合从事此项任务的。

  4. 环境因素、不良经验的影响以及缺乏自我控制和自律等。


解决方法

习得性无助在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。大部分同学可能都不明白学习的意义,因此缺乏学习的目标,学习时漫不经心,学习的方法不当,看似用工,但学习成绩每次都不如人意。此后可能就会形成消极定势,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,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。 为了避免习得性无助的负面影响,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 1. 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。也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,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,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。 2.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要学会积极应对,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。如果使用自己先前的方法不能取得预定的目标,不妨向身边人求助,而不是做简单的重复。 3. 找到成长的同伴,找到在遇到挫折时可以鼓励和支持自己的朋友和家人。


成长寄语


前途是光明的,道路是曲折的。不要让过去的失败和挫折束缚住你前进的步伐,因为未来是属于那些敢于面对挑战、勇于追求梦想的人。相信自己,你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未来。


作者: 编辑:张狗饶
分享到:

扫码关注公众号

 版权所有:运城职业技术大学  晋ICP备2021002203号-1